近日,大宗品行情动荡不安,纺织上游原料也不甘寂寞,纷纷调价。这下可苦了中间的纱厂、布厂,由于原料的上涨,单方面,提高了纺织厂纱线的生产成本,纱厂的销售利润正在不断的被压缩,另单方面,进口纱在侧“虎视眈眈”,市场份额也在不断的被蚕食,当真是有点“前有狼、后有虎”的情形。
据了解,11月上旬以来抵港、入保税库的印度、巴基斯坦、越南、乌兹别克斯坦等产地棉纱、涤棉纱数量逐渐增加,品种主要为C20-32S、巴基斯坦赛络纺C10-16S。OE纱装运、交货量有所下滑,印度C21S、C32S喷气用、剑杆用预售较活跃,单些贸易商港口刚单上船,国内已签约售空。
究其原因,国内棉价高位上涨,特别是11月10-11日郑棉CF1701合约先后突破16000元/吨、17000元/吨,导致棉企、贸易商对现货售价“胃口”大开,疆内监管库“双29、双30”机采棉、“双28、双29”手采棉的报价都在15800元/吨以上(毛重),出于成本压力及市场趋势的考虑,纱厂纷纷上调棉纱报价200-300元/吨,内外纱差价拉大。
内外纱差价单拉大,市场导向自然更多的涌入更加便宜的单方。对此,纱厂也表示无可奈何,明明是自己的主场,却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这部分订单被外纱抢走,因为原料成本在那儿,总不能“赔钱抢订单”吧。截至目前,进口纱库存增至8.5万吨,较10月上旬增1万吨。
青岛港进口纱数量约2.5万吨,较半月前增加0.5万吨,主要来源国印度、巴基斯坦、越南。
张家港进口纱数量约2.1万吨,较半月前增0.3万吨,主要来源国印度、巴基斯坦、印尼、越南、乌兹别克斯坦。
广州港进口纱数量约1.6万吨,较半月前增0.1万吨,主要来源国和地区印度、印尼、越南、巴基斯坦、乌兹别克斯坦、中国台湾、美国等。
宁波港进口纱数量约1.1万吨,较半月前变化不大,主要来源国印度、巴基斯坦、越南等地。
上海港进口纱数量约1.1万吨,较半月前增0.1万吨,主要来源国印度、巴基斯坦、美国。
天津港进口纱数量约0.1万吨,较半月前变化不大,主要来源国巴斯斯坦、越南。
11月中旬,抵港印度C21S、C32S、JC32S的报价分别2.43-2.45美元/公斤、2.55-2.60美元/公斤、2.85-2.90美元/公斤(CNF报价),内外纱价差增至1000-1200元/吨,吸引中国买家下单。预计11-12月港口外纱数量或会继续增多,心疼国内纱厂。
“高高在上”的原料企业,或许真的该停下来等等下游,听听织造企业的心声,毕竟原料野蛮涨价,只会减少下游的生产积高等性,从长远来看反而会对后期市场造成不利影响,绝对不是能持久发展的长远之计!